扶贫协作结出“永德硕果”
本文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字学林 和勤|时间:2020/12/14 8:50:11|点击数:
2006年,永德县户乃村的青年李正华,成为中远海运集团在永德县招收的第一批海员之一,他跟随中远船队先后去了16个国家,沿海大城市去了个遍。6年后,他拿出上船攒下的20多万元积蓄回到家乡在县城开起了大药房,凭借先进的管理和运营思维,生意红火,家庭幸福。
就业联动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永德县扶贫协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上海市崇明区、省公路局等各方帮扶力量汇聚永德,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全力实施帮扶行动,永德县与上海崇明区、中远海运、省公路局等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为永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
中远海运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700多万元,在教育、卫生、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帮扶工作,惠及全县10个乡(镇)、61个行政村、615个村民小组、2.99万户13万多人;
上海市崇明区深入了解永德需求、对症下药,2017年至2020年12月,共投入帮扶资金12990万元,切实增强教育帮扶、人才帮扶、技术帮扶、产业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省公路局累计协调和投入帮扶资金8086.62万元,修建四级达标通村沥青路36.73公里,改造硬化村组道路10条84.16公里,硬化入户路15.55公里,大炉厂、曼来村率先在全县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
真心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让永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20年5月17日,永德县通过第三方检查评估,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38万父老乡亲实现了脱贫心愿。
就业帮扶——“山里人”圆了“出海梦”
2006年9月,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体检和学习培训,34名年轻人成为中远海运在永德县招募的第一批海员。从此,山里人闯出了一条“赶海”的路子。随后的14年里,先后有241名永德青年登上远洋巨轮,走出大山、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海员在船月收入超过7000元,这对于边远山区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人上船,一年可脱贫,3年可致富。”这是永德籍海员最真实的感受。
“第一年回家,儿子给家里买了洗衣机;第二年回家,还清了债务……前前后后,他拿回来的钱少说也有20多万元,盖起了新房,厨房、卫生间都有了,现在家里每月杀3只鸡也不心疼。”永德县崇岗乡村民李自成,每当说起当海员的儿子的李世瑾,总是一脸自豪。
在永德县,通过中远海运的就业帮扶脱贫的不在少数。自2006年定点帮扶永德县以来,中远海运集团坚持“准扶贫、就业先行”,针对永德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结构单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永德县招募海员,为永德剩余劳动力开辟了一条长期稳定的就业渠道。
海员工资高、就业门槛相对较高,对文化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而当地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一些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的制造业一线岗位需求显得更为迫切。于是,集团广泛发动下属企业招收永德县农村富余劳动力。2006年以来,集团下属企业累计在永德县招募1171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制造业工人。并在永德组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与省外25家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联系外地用工企业到永德招聘务工人员,成立近3年来,完成9881人的转移就业安置,其中63%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央企工作安全稳定、收入高,还学到了很多技能。” 2014年8月,勐板乡勐板村的青年刘震来到集团下属的集装箱制造厂,成了连云港箱厂的一名员工。通过续开展岗位培训,他从一个懵懂的山里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2017年,他用3年半的劳动所得,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楼,成了家乡人羡慕的对象。
产业帮扶——让“山里货”变成“香饽饽”
发展茶叶产业
发展养殖产业
“每天把鲜叶送到茶厂,前脚交茶、后脚领钱,天天都有进账。”德党镇忙见田村一块茶地里,正在采茶的茶农周浩然指着离茶地不到800米的忙见田茶厂笑呵呵地说。
忙见田茶厂,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永德县出资援建的3个茶厂之一,茶厂的建成投产,解决了附近2000多户茶农卖茶难题。
产业扶贫是帮助地方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所在。定点帮扶永德以来,中远海运集团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针对永德县茶叶品质好、产量高,但是茶叶精深加工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瓶颈问题,中远海运集团投入490万元,在永德县班卡乡放马场村、小勐统镇垭口村、德党镇忙见田村捐建3个茶厂,租赁给龙头茶企业经营,形成完整的生产链。在2019年集团投资490万元援建3个茶叶加工厂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投资300万元援建1座核桃加工厂,特别是在今年3月份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到永德考察调研时并追加给永德产业帮扶资金1000万元,在打好产业帮扶组合拳上,注重短期实效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扶贫路子,在增加群众收入、助力永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
“茶厂的建成投产,有效解决3个村卖茶难、茶价低等问题,通过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市场化、标准化运作,提升茶产品品质,拓宽茶产品销路,让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中远海运集团派驻忙见田村的第一书记常雷介绍。3个茶厂覆盖茶园面积1万多亩,每年可实现产值2476万元、利润245.3万元、税收154.78万,元,受惠人口1914户78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6户1573人。茶厂还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0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除了援建茶厂,中远海运集团还投入100万元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实施永德茶业千人培训计划,帮助培训茶农、茶艺师和评茶员,并开设茶叶营销、茶文化、古树茶保护培训,累计培训8期3797人次,项目受益人数12000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发动集团干部职工认购订购永德县“10·17牵手号”普洱茶扶贫茶10万余饼,累计消费扶贫金额达2000多万元,提取到产业扶贫基金252万元。此外,深入推进“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与集团“智能优选”“远洋壹号”等电商平台合作,将永德茶叶、芒果、澳洲坚果等特色农副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销售。2018年以来,集团直接购买永德县农产品3214.96万元,销售农副产品203.418万元,形成了“捐建茶厂+科技培训+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的茶产业链帮扶体系。
基础设施扶贫——让大山深处不再遥不可及
从振清线沿蜿蜒盘山公路向上行驶,约40分钟就到了海拔2200米的大雪山乡大炉厂村,当地人将这一条20公里的柏油路称为通往致富的“乡村高速”。
“以前的土毛路,牲口都难走,茶叶核桃挑到镇上卖,基本都是‘两头黑’。现在路通了,茶叶、洋芋、核桃都有人来收,卖得起价。”对于近年来交通的改善,村民林岩从深有体会。
2015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云南省公路局累计协调和投入帮扶资金8086.62万元,相继帮助大雪山乡修建了南掌河至大炉厂至大岩房的36.73公里四级达标通村沥青路,改造硬化村组道路10条84.16公里,硬化入户路15.55公里。公路的修通,让世世代代受大山阻隔的老百姓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生产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以前拉运一车建房材料需要600多元的运费,现在200多元就够了。以前开车从大炉厂村到大雪山乡政府需要3到4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小时。”省公路局干部李浩驻村两年多来,切身感受到了公路通车后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路通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通了,村子的发展呈现出一通百通的态势。”大炉厂村挂钩领导、大雪山乡纪委书记李建介绍,如今,长期制约村里交通瓶颈被打破,村里的火腿、蜂蜜、蕨菜、木瓜等优质农特产品开始走出大山,群众收入大幅增长。
“农产品不愁卖了,每年茶叶收入从四五千元增加到七八千元,加上蕨菜、洋芋,一年收入少说也有四五万元。”林岩从告诉记者,现在路通了,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小汽车,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了。
除了修建公路,省公路局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垃圾焚烧池3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27盏,实施了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提升和生命防护工程等项目。经过5年多的帮扶,大炉厂、曼来村率先在全县实现了自然村通硬化路,大雪山乡整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跃居全县前列。
教育帮扶——为寒门学子点亮希望之灯
完善的教学设施
优质的学习环境
清晨,距离早操时间还有10分钟,德党镇大出水完小的孩子已经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读书,朗朗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副副专注的表情,仿佛看到无数的希望在跳跃。
大出水完小是中远海运集团在永德援建的第30所小学。占地10330平方米校园里,有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宿舍楼、厕所浴室及运动场,也有计算机云教室、学生机、教师机、音乐教室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山与海的拥抱”为主题的墙面图案寓意着中远海运集团与永德县深厚的情谊。
“当年学校师生们住的都是土瓦房,一年四季很是焦心,特别是雨季,吹着凉风听着雨声教学,成了抹不掉的记忆。如今学校是村里最美的房子,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发达城市的学校相差无几。”曾在大出水完小任教的县教育局局长杨金灿感慨地说。
“2015年,中远海运集团援助280万元给我校建了新的校舍,从此改变了曼来完小的面貌。第二年又给全校捐赠了学生课桌椅、学生餐桌、学生床、学生被子、图书等等,使得曼来完小师生教育学习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变,曼来完小校长李云贤也深有体会,“学校有了崭新的校舍和配套设施,让学生在校学得好、住得好、吃得好,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认真敬业。”
教育帮扶不仅体现在援建校舍等“大方面”,也体现在一套套课桌椅、一张张学生床等“小细节”。2016年起,针对永德县教育硬件不足、教学工具短缺的问题,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开展了“远航·追梦”基础教育援助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71.6595万元,用于购置课桌椅等教学设施,项目覆盖全县33所学校,解决学前班课桌439张,受益学前学生1756人;义务教育学生课桌8123张,受益学生8123人,学生床3373张,受益学生6746人,餐桌2173套,教师办公桌473套,教桌303张。解决了10355名师生教学工具短缺问题,有效提升了永德教学条件。
中远海运特别关注那些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为有效缓解贫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2013年集团团委与永德团县委联合开展了“浪花·心愿”结对资助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22.92万元,对1688名中小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开辟了一条对贫困学生经济上有帮扶、思想上有引导的帮扶新路。
2007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在永德县一中举办了七届“中远海运希望班”,累计投入资金305万元,帮助350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顺利完成学业。从2019年开始希望班由三年一届增加至一年一届,并增加了“中远海运希望班”的助学金和“中远海运奖学金”额度。目前,全县有“中远海运希望班”在校高中生3届150人,在校大学生2届100人,本、专科毕业生2届100人,毕业生考起名牌大学45人,在校研究生及以上3人。
“如果没有中远海运3年的资助,我很难完成高中学业,也没有机会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永德县一中的高中数学教师杨健芝是“中远海运希望班”的第一届学生,10年后研究生毕业的她,又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成为一名教师。她说,最好的感恩就是把爱和希望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
多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帮扶思路,对永德县教育发展进行倾力帮扶,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4928.3345万元,帮扶10个乡(镇)新建、改造学校36所,资助教师35人次,资助学生4906人次,资助学校电脑等教学设备521余件,建设多媒体教室19个。在集团的倾心帮扶下,全县教育事业加速发展,一批批学校逐步进入了标准化学校行列,一批批特困学生得到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一批批优秀教师受到了激励奖励,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永德的大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