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龙乡:团结奋进,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字学林、田晨星、王红俊|时间:2022/5/20 8:45:01|点击数:
走进永德县乌木龙乡蕨坝村黄皮箐自然村,渠水蜿蜒,水车悠悠,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相得益彰。沿着平坦宽阔的道路望去,一栋栋现代民居掩映在漫山核桃林中,雾气朦胧,恍若仙境。
乌木龙乡是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这里世代衍息着汉、彝、白、苗等13个民族,其中彝族俐侎人有1.2万人,是彝族支系俐侎人最大的聚居地。过去,俐侎人世世代代隐居大山深处,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发生率高,乌木龙乡一度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永德县围绕抗震安居、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劳动者素质提高、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整治六大方面,实施了整族帮扶整乡推进的两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专项规划,历史性地解决了俐侎群众贫困问题。
“过去我们再穷,党和政府以及各民族兄弟都没有忘记我们,为我们修路,帮我们建房,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接下来我们要和各民族兄弟一道,团结谋发展、齐心干事业,过更好的日子!”村干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前几年,通过多次参加茶叶加工技能培训,村民张银山在家里办起了茶叶初制所,去年又扩大了茶厂规模,建起了三层标准化茶厂。春茶尾声,送鲜叶的村民依然络绎不绝,张银山和妻子帮村民卸茶、称重、记录,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春茶做了20吨,除去成本大概有10万元的利润。”张银山笑着说,除了本地散卖,这几年还跑到广州、深圳找销路。“只要有了市场,就能多收购一些鲜叶,大家一起致富嘛。”
“目前,蕨坝村有营业资质的茶叶企业共有20户,已经覆盖了全村和周边的所有茶农。”永德县文联主席、蕨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有旺介绍,乌木龙乡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茶叶、核桃、生态猪、黑山羊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7万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0元,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在新建成的“桑沼哩”广场凉亭里,村民阿三妹一手拿着线一手摇着纺车,在阿婆的指导下纺线。“我们的服装都是自己手工织布、染色和缝制的,现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阿三妹说,俐侎姑娘从小就会学习纺线、织布,现在除了日常的服饰,还做一些背包、饰品。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乌木龙乡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同时,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线路,并以俐侎人芦笙舞、“桑沼哩”俐侎情人节、民俗民风等俐侎人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载体,加快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每到节假日,俐侎群众吹响铜号,跳起芦笙舞,唱起迎宾小调,欢迎远方的客人到来。雄浑的俐侎铜号响彻山谷,是俐侎群众团结奋进的号角,是大山深处传出的和谐美好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