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就业扶贫
本文来源:永德新闻 |时间:2020/3/20 11:31:36|点击数:
近年来,永德县坚持把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能转尽转、适时快转”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一社双绑”劳务协作机制,大力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上下功夫,带动全县广大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了“一人外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有效助推全县高质量脱贫。
党建引领定靶向,压实责任促复工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重要途径,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就业扶贫全过程,“一把手”常态化研究推动。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县乡村责任,实行挂牌督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牵头、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24小时值守”和“日报告”制度,积极协调乡镇动员群众有组织就近就地务工和外出就业,实现企业、项目复产复工和返岗复工“两手抓、两手硬、双推进”。
夯实基层强堡垒,创新机制优服务
在“三人核心小组”统一领导下,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劳务合作社”,本村劳动力全部为合作社成员,与合作社进行“绑定”。引进劳务中介组织,与各村“劳务合作社”签订长期劳务输出协议,并进行“绑定”。全县共建立劳务合作社118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建立“劳务合作社”、与用工企业和劳务中介进行“双绑定”,实现外出务工人员由亲带亲、戚带戚,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的自发外出变成由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输出、统一服务管理有序输出。同时,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劳务输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人社就业支部结对共建企业外出务工临时党支部”和在县内扶贫车间建立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组建支部难、教育管理难、活动开展难和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深入摸排清底数,技能培训强素质
充分发挥“五级双重”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复工复产、外出返岗招聘等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摸底调查,摸清全县农民工返乡情况、返岗情况和外出务工意向,建立台帐,做到“四摸清”,即:务工意向清、行业工种清、外出时间清、联系方式清。2019年,全县共有外出务工人员60766人,其中有46831人计划于3月底前返岗就业。在做好外出务工意向摸底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取“点菜式”、“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群众“扶得起”、“走得远”。累计完成各类培训7814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5816万人次;2020年,计划开展各类培训5000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3000人次。
沪滇协作搭平台,供需对接畅渠道
以沪滇扶贫劳务协作为契机,加强与协作地党委政府和人社部门劳务合作,全力做好一对一、点对点岗位收集、技能培训、走访慰问等工作。目前,共收集省外63家企业55000个岗位,并通过网站、微信、电视、手机报以及张贴招聘公告等方式,广泛宣传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时间和就业招聘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营造了良好就业氛围。同时,积极协调相关企业出台交通补贴、稳岗补贴等政策,深化劳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倾力打造永德劳务品牌,树好务工人员良好形象。
部门联动聚合力,有序输出保安全
加强与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健康体检、“点对点”直达包车的“就业直通车”服务。主动与市外直聘企业对接,依托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采取送出家门、送上车门、送进厂门的一站式“三门”服务方式,“一对一”直接输送,畅通转移就业的“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输出。截止目前,累计完成转移就业4.49万人,其中“点对点”输出0.58万人,服务输出2.8万人,完成春节返乡人员县外转移3.38万人。